首页 > 酒店新闻 > 酒店行业动态

凯发k8官网|致敬教师〡康复部:敞开怀抱 拥抱你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5:00    次浏览

导读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,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。——苏霍姆林斯基教给孩子享受美的快乐和满足是每个老师想要做的。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,康复部的19名老师们希望通过自己爱心、耐心、恒心以及专业知识,帮助这些孩子渐渐融入社会,体会普通人的快乐和满足。 专业队伍关爱星星成长康复部包括了自闭症部和聋部学前。其中自闭症部是2014年10月正式成立,自闭症孩子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,所以,自闭症部又称星星学园。目前,有33名星星的孩子在学园里学习,他们均为中重度自闭症。16名老师组成一支专业思想端正、业务素质精良的队伍,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,获得了上级领导、社会各界、同行和家长等的高度评价。蔡静雯老师参加2015年省自闭症教学研讨会说课比赛获得了第一名,张碧燕老师参加2016年省自闭症教学研讨活动现场课比赛,获第一名。同时各位老师还撰写了十几篇论文,申报了教育部、福建省等数个重点课题。用爱让星星发声2014年,刚大学毕业的蔡静雯老师成为了一名从事自闭症儿童教学的老师,但现实却给了心怀梦想的她一记响亮的耳光。自闭症儿童不喜欢、不懂得与人沟通。开口说话这样一个与生俱来的能力,对于许多特殊孩子来说却是最大的难关。教他们讲话的蔡静雯老师需要教几十遍、几百遍,一点点摆正舌头的位置,一次次调整呼吸、震动声带,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教学,可有的孩子仍然记不住发音的技巧,这让她非常沮丧,但努力后总会有收获。转变在一个下雨天,蔡静雯老师例行带孩子们排队上厕所,地板被雨水打得湿滑,一个男孩不小心滑了,她赶紧扑上去,在男孩摔倒前扶住了他,自己却摔了一跤。剧烈地疼痛和短暂地眩晕让她在地上躺着起不了身,男孩似乎被吓了一跳,愣在那儿。而接下来的事,让蔡静雯老师至今难忘,男孩迈着本来就不太灵活的脚步向她走来,用手拉了拉她,见她没反应,就用双手抱着她的脖子,嘴里念着“抱抱、抱抱”。“这正是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日复一日地教他说的词语啊!我的守护和浇灌,终于等来了花开,第一次感受到了恰逢花开时的欣慰、喜悦和幸福。”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、每一个回应都是老师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幸福。 为星星家庭燃起希望8岁的小铭就是进步很快的一个学生。他在2014年10月入学,一年后,在老师们的帮助下,可以说出日常用语,能认出常见字,甚至可以背诵篇幅较短的古诗。 2015年9月,他就进入了普通小学随班就读。上午在普通小学读书,下午在星星学园学习。随班就读有助于孩子更多地接触他人,更好地融入社会。成效也是比较显著的,两个月后,小铭就能自己走进校园,能理解他人面部表情,用较完整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??小铭的老师蔡小红说,虽然小铭的进步让人欣慰,但是他和家长面临的挑战也让人堪忧。自闭症孩子的社交障碍、沟通困难和刻板行为,让普校里个别同学会欺负小铭,个别家长的不理解也给了他们诸多压力,还有普校老师对小铭出现状况的不懂应付,这都是小铭和其家长、老师必须面对的难题。 蔡小红老师说,每次家访,都能了解到家长们背后的无助、窘迫和无怨无悔。她有个学生叫小溪。为了孩子得到较好的康复条件,小溪的爸妈几年都没有买过一件崭新的衣服,年过70的爷爷,每天早晨6点半就要带着孩子坐上早班车到学校上学,一直在校园里等待着,直到下午放学再带孙子回家。“对于这些家庭,握着仅存的一线希望,不惜一切为孩子做着最后的努力,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。” 老师们的面前不仅仅有孩子们纯真的脸庞,还有家长们充满期盼的一双双眼睛。让每个星星的孩子都能闪耀不一样的光芒,让每个家庭都燃起生活的希望,这是星星学园的老师们所追求的。生活老师的笑与泪星星学园的老师里除了教学老师,还有生活老师。生活老师管理着他孩子们的吃喝拉撒。每天要迎接孩子进校门,准备点心午餐,安排孩子吃饭。午餐后,要带孩子去宿舍休息,还要管理孩子们的大小便。部分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,大小便不会说,直接就拉在裤子里面,生活老师就必须不怕臭不怕苦的擦了又擦,洗了又洗,满手都是大便,也是常事。可以说,孩子们一到校,生活老师就要跟在后面,直到放学再由家长带回。上课时,生活老师还要辅助任课老师教学,引导孩子举手回答问题,让他们能够注意力集中。因此,生活老师在上课期间经常要面红耳赤地充当“黑脸”。生活老师洪秀叶说,“每次假装生气,我们都要瞪着眼睛,鼓着嘴,自己都觉得挺好笑的。” 遇到孩子情绪失控,生活老师往往也会受罪。有的孩子又哭又闹还会咬人。生活老师们有时被咬破皮,有时被抓乌青,甚至有时候会被咬哭。“工作挺累的,但是孩子们的信任和笑脸经常让我们又非常暖心。”洪秀叶老师说,刚来校那年,她班上的小琪喜欢称呼她为妈妈,“那时候觉得心暖洋洋的,后来改口叫我洪妈妈,现在叫洪老师了,这说明她是在进步,知道老师这个称呼的意义了,对此,我依然很开心!”他们很特殊,也很普通音乐、语言、美术、游戏、运动和潜能开发??自闭症孩子的课程是比较特别的,需要用各种方式去敲开他们的心。可是,面对紧闭心房、拒绝沟通的孩子们,老师们都曾感觉到苦恼、失望,甚至后悔。张碧燕老师说,她甚至怀疑过是不是选错路了,可是,慢慢地,她领悟了,对星星的孩子的教育,并不是因为希望才坚持,而是坚持后才有希望。她努力尝试着从孩子们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,学孩子躲在桌底,学孩子原地旋转,而当孩子终于接纳他,愿意在惊吓之后下意识地抱住她,那一刻,幸福的能量可以冲破之前所有的迷茫。 张碧燕老师说,自闭症孩子首先是一个孩子,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。一般的孩子是孩子、特殊的孩子同样是孩子。不要因为“特殊”而认为自己不能“走入”孩子的世界中,也不要因为“特殊”二字孩子就不再是孩子。自闭症儿童由于在社交、沟通、和行为方面的特点让人觉得捉摸不透,甚至认为自闭症儿童不喜欢和他人在一起,喜欢生活在“自己的世界里”。“但是孩子就是孩子,孩子渴望被人的关注、多数喜欢人们的接触和拥抱、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、有时候会吃醋、有时候会犯懒、有时候会不听话。我常常会提醒自己,孩子就是孩子,不要因为孩子的“特殊”而改变了这一点。”聋部学前 为教学打好基础聋部学前现在有一个班,两名教学老师和一名生活老师共同管理这个班的学生。大部分都是3?6岁的孩子。老师们要教他们日常规范和手语基础。聋部学前跟其他老师不同之处在于学前的老师必须像妈妈一样,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学习及生活。从事了8年学前教学工作的林玲玲老师说,聋生最初到学前班级来,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,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,每个孩子最初来的状态基本都是害怕和哭闹,这就需要每位老师耐心的安抚,有时甚至需要带他们到处走走,稳定情绪,让他们信任老师,在老师身上得到安全感。 在学前班,老师们每天必须引导他们学会看老师手势指令,一步一步将他们的状态调整过来,融入学前的学习生活。“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他们从小生活在没有语言(手语)刺激的环境里,来学前的沟通交流基础是零。需要老师示范,让他们到模仿,再让他们理解手语的意思,这需要一个过程。”林玲玲老师说,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耐心。而每次看着新生从初来学前时的哭闹不止到现在会排队、上厕所、洗手,会向老师打手语说:老师,早上好。就能深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。这群特殊的孩子,上帝将他们的一扇门关闭了,老师们努力让他们开一扇窗,让他们打开心扉,拥抱这个世界。同时,老师们也希望这个世界,这个社会也能敞开怀抱,拥抱这群特殊的孩子。